站内公告:
2024-10-31 23:53:00
#奇妙知识季#
庄子以讲故事的形式,告诉人们什么是“心斋”。
孔夫子的弟子颜回来向先生告辞,孔夫子问干什么去?
颜回说卫国新国君,视平民百姓生命如草芥,穷兵赌武,看不到自己的缺点!颜回要去卫国“献言”劝说卫王。
孔夫子告诫颜回“你心态不静,此去有性命之忧!可先去心斋,使得心静再去”,由此借孔子之口引出“心斋”。
——若一志,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;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!听止于耳,心止于符,气也者,虚而待物者也。唯道集虚。虚者,心斋也。
这段名词解释的含义,其实也就是入静、静修的心法。
我在此妄言解析一番:
如果你有意心斋,那就收回你外在的思绪,关注你的内心,这就是“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”,或是可叫做返观内视吧!进一步就是放弃有为的“观”,进入无为的“觉”,也就是文中的“心止于符,听之以气”。
这里的关键是“收回散乱的意识”;放弃有为的“观”。
心止于符的“符”,是有节律的音符,也就是我说的“电流激荡”。
修法有感——瑜伽公
似电流激荡,嗡嗡作响!
似水中涟漪,渐渐退去!
白雾挂川,缭绕之。
我不知游之而荡兮,
旷兮……泱兮……
——
参照这“电流激荡”的符,也只是心斋的阶段性境界,是庄子所说的“听之于心”!
庄子随之指出了更高的境界,抛弃参照物“心止于符”,以虚以待物的“气”为心斋的根本,达到“唯道集虚”的层次。
这就是庄子提出的“坐忘”,也就是现代常言的入定,道家所言的“坐道境”。